201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

发布时间: 2015-04-13 13:12:30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农业部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示范区 农业标准 现代农业建设 阿拉尔垦区 示范区建设 安定区 定西市 农业保险发展

(四)现代生产要素正加速注入农业领域

2012年,示范区物质装备水平、科技推广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支持水平、产出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分别达到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的76%、77.6%、51%、62.4%、53.1%和71.6%,分别比2010年提高9.1、9.7、8.1、6.7、5.0和6.4个百分点。物质装备水平、科技推广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两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以上,这说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应用和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在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作用突出、贡献较大。

第二章 物质装备水平评价

物质装备水平反映了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的程度,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两个方面。2012年,示范区物质装备水平综合得分10.6分,比2011年、2010年分别增长7%、13.7%,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11.4分)相比,实现程度达到93.1%。

一、农业基础设施水平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主要采用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指标进行测算(鉴于当前全国尚未制定规范的高标准农田面积统计制度,各示范区普遍采用旱涝保收面积替代高标准农田面积)。2012年,示范区高标准农田面积12667万亩,比2011年、2010年分别增加1056万亩、2055万亩,增长9.1%、19.4%;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达到51.5%,比2011年、2010年分别提高3.6和7.1个百分点,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60%)相差8.5个百分点,与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75%)相差23.5个百分点。其中,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或超过75%的示范区有21个,占示范区总数的13.7%;达到或超过60%的示范区有60个,占示范区总数的39.2%;在30%以下的示范区有13个,占示范区总数的8.5%。这表明,示范区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取得积极成效,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改善,农业生产已实现了主要依赖中低产田向旱涝保收高产农田的转变。

表2-1 2012年示范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排名  

排名前20位的示范区

排名后20位的示范区

江苏省昆山市

江苏省海安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

河北省定州市

安徽省南陵县

河北省玉田县

北京市房山区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北京市顺义区

天津市武清区

浙江省湖州市

黑龙江省宝清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

山东省滕州市

山东省平度市

安徽省庐江县

江苏省太仓市

河北省肃宁县

黑龙江省安达市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辽宁省开原市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

重庆市荣昌县

吉林省榆树市

江西省赣县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山东省沂水县

四川省苍溪县

重庆市潼南县

吉林省农安县

吉林省前郭县

海南省海口市

吉林省敦化市

黑龙江省五常市

青海省互助县

陕西省延安市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才纳乡

西藏自治区白朗县嘎东镇

2012年,东、中、西、东北地区示范区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分别达到60.6%、59.2%、45.6%、47.5%,2010-2012年年均增速达到3.8%、7.7%、12.1%、8.2%,呈现东部地区比重高、增速低,中部地区比重高、增速稳,西部和东北地区比重低、增速相对较快的格局。东、中部地区已有50%及以上的示范区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仅有27.3%和17.4%。

表2-2 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与增速比较  

区域

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

2010-2012年均递增速度

2012年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的示范区比重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全国

44.4%

47.9%

51.5%

7.7%

39.2%

东部

56.2%

57.9%

60.6%

3.8%

51.9%

中部

51.0%

54.9%

59.2%

7.7%

50.0%

西部

36.3%

40.3%

45.6%

12.1%

27.3%

东北

40.6%

44.5%

47.5%

8.2%

17.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返回顶部